当前位置:

第三章 三岔口 (三)

叶广芩Ctrl+D 收藏本站

在说大、小连之前有必要先说说我的姑姑,那是被我称为姑爸爸的一位女拿破仑式的“人物”。

自尊自信,敢作敢为,刚愎自用,自作聪明,满族的姑奶奶,厉害。

这厉害不是在婆家,是在娘家,姑爸爸在我们家绝对是说一不二的“皇太后”,绝对是没有谁敢惹的伏地圣人。满族人各家都有姑奶奶,各家的姑奶奶在婆家都低声敛气,给男人洗衣裳,给婆婆装烟袋,给儿女衲鞋底儿,比孙子还孙子。可姑奶奶们一旦回了娘家,立刻横挑鼻子竖挑眼,说话都是高八度的,除了不讲理之外就是出些异想天开的怪想法,诚心难为兄弟媳妇,以示她在这个家庭里永远不可更改的重要地位。老舍先生在他的小说《正红旗下》把满族姑奶奶写得淋漓尽致,我们家的姑奶奶与老舍小说里的姑奶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,至今我的相册里保留了一张二十年代的“全家福”,坐在正中间的不是我的父亲而是我的姑爸爸,姑爸爸目光镇定,正襟危坐,那神态绝对是慈禧再生,弥勒佛转世,透出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。

有一年正月初二,姑爸爸回娘家,雇了一辆洋车,车夫好心,给她腿上盖了条毯子,一路上姑爸爸都没说什么,到了我们家门口,不干了,非说毯子里有虱子,不给车钱,还要拉车的找补拆棉袄的工夫钱。明摆着,这架是吵给娘家人看的,我母亲赶忙出去说好话,替她给了车钱,恭恭敬敬将姑奶奶请进屋来。姑奶奶在门外头闹完了到家里接着闹,嫌父亲第二个妻子张芸芳躲在自己屋里不露面,跟她摆谱。母亲说张氏已经病得起不来炕了,姑奶奶说,除非她是在捯气,认不得人了,否则就是诚心气我,诚心跟我较劲,一个小妾,还不知自己的斤两了,她以为她是谁?是一品夫人么?告诉她,就是她死了,在叶家的坟地里也是靠边单另埋着的,立不立坟头还得另说呢。

大过年的,姑奶奶这些话明摆着是找碴儿,忒不吉利,可谁也不敢说什么,我母亲出身低微,在大姑子跟前得随时伺候着,陪着小心,屁股不敢全落座,挂了椅子一个边,时刻瞅着大姑子手里的水烟袋,人家抽完了一口,她得挑选最佳时机把纸捻给吹着,不能急也不能慢,急了是催人,慢了让人等。在大姑子面前她不能说太多的话,可又不能冷场,她得在大姑子挑眼蹭棱子的间隙,提那么两句使大姑子高兴又有兴趣的话题,一不留神把姑奶奶惹翻了,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事,并且姑奶奶随时准备着翻,姑奶奶在婆家翻不了也不敢翻,到娘家就是专门翻来了。我姑爸爸本来就是大宅门的格格,做派大脾气也大,她一到我们家,我那些哥哥姐姐们如同避猫鼠,全都溜得没了影儿,只剩下母亲和她周旋。

姑爸爸嫁的是城东“掌档子拨什户”的富察氏,是成贝勒给做的媒,富察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傅,我后来查过官档,“拨什户”不是什么大官,但是挺有实权,是专管发放钱粮的官员。可惜“拨什户”死得有点儿早,平日姑爸爸又大撒把过日子惯了,没什么积蓄,孙中山一革命,铁杆庄稼完了,日子就有点儿难。姑爸爸不但有婆婆,还有一个不曾出嫁也不想出嫁的大姑子,大姑子和婆婆,一个是刁钻古怪,一个是古怪刁钻,两个人每天轮着叨叨埋怨,北屋怨声刚歇,东屋骂声又起,不是嫌小酱萝卜齁咸就是嫌笤帚搁的不是地方;不是北屋的“贼猫”偷吃了萨其玛,就是东屋赤金手镯不见了踪影……反正总有资料随时提供。我的姑爸爸带着两个儿子,伴着两个多事的老太太过着憋屈的日子,大宅门格格的架子自然也得收敛起来,姑爸爸的大儿子在农商部当录事,挣的薪水不够他自己折腾,小儿子正在念高中,听说书念得不怎么样,女朋友倒是交了不少,是个不折不扣的“花花公子”。父亲每季都让我们家老大往细管胡同送钱去,但姑爸爸和她的婆婆似乎并不领情,倒驴不倒架,穷横穷横的,连句客气话也不说,好像我们家上辈子欠着他们的。

母亲见姑爸爸喝了第二道茶,有了点儿喘气的机会,便小心翼翼地问,大姐您想吃什么,厨子老王在外头候着呢,海参、鲍鱼年前就发好了,口外的小蘑菇也预备着呢,羊肉是从德胜门羊店挑来的西口肥羊,让羊肉床子的人新宰的,专给大姐留着,外甥们爱吃的酱羊肉,三十那天让前门“月盛斋”送来了二十斤……

姑爸爸说,我什么也不吃,我吃气!

母亲又不敢说话了,她知道,大姑子的脸还没有翻完,可不么,在婆家受了一年气,姑奶奶过年回来要不发发脾气,那就不叫过年。继而姑爸爸开始把矛头指向了我的父亲说,瑞祓还没信么?

母亲说没有。姑爸爸说,走了一年多了,连封信也没有,他打的是什么主意?他不要这个家,我还要我的儿子呢!

姑爸爸指的是我父亲带着小连上江西的事,我父亲除了画画以外,最有兴趣的是研究古代窑址,应该说这是业余,后来竟成了他的专业。既然研究古代磁窑,景德镇便是不可不去的地方,就这样带了外甥小连奔江西去了。说是月余便归,但父亲的闲散性情,徐霞客式的游逛方式,注定了他信马由缰的行程,走到哪儿了,无人知晓,他也无需禀告,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是,“自由而舒展的行走,是对心灵的一种放飞”,我的父亲崇尚自由,一辈子自由,解放后划的成分是“自由职业者”,那心灵放飞放得收都收不回来了。

姑爸爸见我父亲没回来,自然也找不回她的小连,就数落叶家十几个孩子一个也不在家,偌大院落被我母亲整治得冷冷清清像座庙,没点儿人气儿,她在家做姑娘的时候叶家可不是这样……继而又对仆人刘妈不满,说刘妈一个老妈子穿什么绣花缎鞋,下人没个下人样,莫不是想造反?陈胜吴广还没当皇上呢,且轮不到她!巴儿狗玛丽也不合她的心,说狗没个狗样,长得塌鼻扁脸,像是当着门面挨了一巴掌,把整个脸打回去了……这都是不祥之兆,掌门当家的跑没了影儿,大过年的带着外甥在外头野逛,败家之象……

姑爸爸逮着什么说什么,看见什么说什么,想起什么说什么,对娘家的一切都非常非常的不满意,非常非常的有看法。

太阳偏西,正月初二的省亲到了尾声,吃过中午饭,喝了一壶香片,垫补了半碟点心的姑爸爸该回婆家了,看门老张早早儿给雇好了车,装满了整整一车年货,姑爸爸腰里也揣着我母亲给的硬梆梆的一沓票子,都是没使过的新红票,最终脸上总算有了点儿笑模样,临上车对母亲说了句恭维的话,你长得比瑞祓那个死了的瓜尔佳看着顺眼多了。

大正月的在母亲面前提起父亲去世的前妻,不知是添彩还是添堵。

后来姑爸爸彻底和我们家翻脸了,再不来往,原因是我父亲从江西回到了北平,却把她的儿子小连弄“丢”了!京剧有《失子惊疯》一出戏,是说妇女胡氏在山中遇强盗,将儿子遗失,伤心至极而成疯癫,我的姑爸爸虽然没有疯癫也是一病不起,她不能原谅我的父亲,但她又说不出什么,不回来是她儿子小连自己的选择,有书信为证,跟我父亲没有关系。

以后逢年过节姑爸爸再不回娘家,改由我父亲或是母亲过去看望她。把人家的儿子带出去却没带回来,我父亲总觉得愧对他的姐姐,由此对姐姐的家更为关照,在小连回北京“认母”之前,我父亲在姑爸爸跟前一直说话气短。

姑爸爸在叶家如此折腾时我还没出生,我见到姑爸爸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,一个干瘦的老太太,提了点心盒子到我们家来,穿着簇新的带有樟脑味儿的衣裳,刨花水把头发抿得油光水滑,一丝不乱,脑后头的小纂儿上插着一根玉簪,脚上穿着一双锃亮的小皮鞋。母亲告诉我说是姑爸爸到了,话语间满是受宠若惊的成分。姑爸爸满头银发,脸上白净而平整,说话声音很低,很柔和,全没有母亲叙述的那些张扬与矫情。母亲张罗着沏茶倒水,姑爸爸竟然站起身来接,一口一个美珍地叫着我母亲的名字,好像是嫡亲嫡亲的姐儿俩。谈话间知道,姑爸爸在给工艺美术厂画彩蛋,她的大姑子在街口摆烟摊,日子勉强维持,依旧是不富裕。那次姑爸爸来找父亲,是让我父亲到政府去打听情况,说她的儿子小连一走二十年,现在太平了,儿子若是在,怎的也会回来看看老妈的,那是个仁义孝顺的孩子。若是不在了,政府也应该像对我三姐那样,给家属有个说法,现在活不见人,死不见尸,当妈妈的怎能心甘!

应该说姑爸爸提出的要求很合理,我父亲绝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,听了老太太声泪俱下的倾诉,我对眼前瘦小枯干的姑爸爸充满了怜悯之心,甚至想让父亲将老太太接回家来,让她在娘家颐养天年,将来由我和我的哥哥们为老姑奶奶养老送终。

父亲说,怎么可能,这里边有个自尊的问题,你姑爸爸是个要强的人。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