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本来对他抱有疑问的记者发现,钟南山对病人的态度,随时随地可以测量得出。
“你是怎么搞的?工作为什么这么拖拉,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做好?”钟南山咆哮着,用手指着站在他面前低头不语的医生。这是在2003年4月的非典时期,早晨刚上班,钟南山在楼道里正巧遇到这位医生。在平时,他都容不得懈怠,更何况在如此严峻的非常时期!
他怒不可遏,质问那位医生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做完工作。
一位病人家属战战兢兢地跑过来想求他帮助。钟南山一见到这位家属,那怒火直射的双目,瞬时间低垂下来:“您好!您有急事是吗?我就是钟南山,您慢慢说。”
他关切的声音,让这位病人家属不由得惊讶:“噢,您是挺和气的一个人哪。请您去看一看我的家属,她病得很厉害,求您了!”
“您放心,再过一会儿,我一定去!不好意思啊,您家里的病人叫什么名字?”“是几床的?”“是什么情况?”“主管医生是谁?”钟南山态度和蔼,语速匆匆。
时任呼研所党支部书记的程东海约了一个记者,说是上午到。其实,这位来自上海的记者,早已站在楼道的一侧了。他看见了钟南山,但是没有吭声,偏巧就撞上了这一幕。他眼看着那位病人家属战战兢兢地挨近钟南山,他在一旁静静地观察。
这位记者很是惊讶,一个人在如此光火的情况下,同时面对另一个不相干的人,而且是来求他帮忙的人,怎么就能一下子转怒为和,而且是如此的谦恭、平和、体恤人心?
后来,这位记者就把发生在他眼前的这一细节,完整地记录了下来。他在文章中很有感触地说:“看来,钟南山把病人当作亲人,是名不虚传啊!”
在他的报道中这样写道:“钟南山对病人的态度,随时随地可以测量出来。”他非常形象地用了“测量”这个词。
“你想,作为医生,哪个不做一些好事呢?但是钟教授为病人做好事,是随时随地的,所以他的意识是全心全意。”程东海这几天忙里偷闲,他在写一篇论文,论述钟南山何以能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。
程东海自从2003年4月被调到呼研所,见证了一个让他终生铭记在心、对患者全心全意的钟南山。
“在他身边做事的人都知道,他要求人做事,第一要快,第二要好,因为他自己总是非常高效的。他对人的要求比较严格,而且也比较严厉。正因为这样,研究所才形成一个很好的平台,也形成了整个研究所做事的一个风格。没有他这样的严厉,是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的。就是因为他的严厉和严格,他培养了很多人,研究所也形成了严谨的做事风格,而且讲究高效。”程东海这样介绍钟南山。
因为非典的时候工作很忙,钟南山历来又是一个急性子,所以,他没有控制住情绪,对那位医生发了火。
后来,这位上海记者在对程东海进行采访的时候,表达了自己的感慨。他说,以前对广东这边的媒体写钟南山在冬天用手焐热听诊器,然后再给病人听诊,他是怀疑的。但现在,他确信无疑了。
直到如今,钟南山给病人看病都是主动俯下身,把病人扶起来测血糖、做触诊,然后再扶着病人躺下,为病人掖好被子。无论病人是少年还是壮年,也无论病人是哪种病情,即使有严重的传染性,钟南山都一视同仁。
钟南山关心病人的事有很多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,《广州日报》就有过报道:钟南山一直照顾广州一间小煤店的困难职工屈洁琼的病情以及生活,时间长达十几年,直到1996年屈洁琼病逝。临终前,屈洁琼说,钟南山如同她的再生父母。
屈洁琼患的是重症肌无力,钟南山组织过好几次专家会诊。而这样的事,对于钟南山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。他在给病人看病时,随时都可能这样做。
他全心全意地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,无论职位发生了怎样的变迁,无论有了多高的名望,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医生。作为一名医生,他从20世纪70年代,一直到今天,从没变过。
非典集中体现了中国整个社会的时代变迁,很多人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钟南山的身上更是发生了很多变化,唯一没有变的,就是他一心一意为病人。为了解除病人的病痛,他经过三四十年的跨度,始终保持着一心一意的热忱服务精神。
很多人在20世纪80年代立过功、出过名,但大多已经时过境迁;或者是在90年代红一下子,到现在又悄无声息了。更不要说有的人昨天台上领奖,两三年后成为阶下囚。年代跨度这么大的钟南山,屹立不倒,仍然是有口皆碑。经历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,都会牢记毛主席评价雷锋的那句话: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,不做坏事。这需要境界。
钟南山几十年来形成了一个习惯,也几乎是一种本能:为患者着想。所以,他不能远离病人。这在一般人看来很虚,或者会认为是说大话,但在他来说,是本能的流露。
如果把钟南山看作是一个经过实践的范本,那么,这个范本因为经过几十年的修炼,是改变不了的。
钟南山曾经说:“医生到底是干什么的呢?我从来主张医生应该这样:医德好,最主要的是能解决问题。大家觉得他态度好,态度好是为了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,共同来解除病痛。病人对你有了信任才会合作,一方面会提供很真实的情况,另外一方面,他会很依从你。你让他吃药,他就一定会吃,不会怀疑,因为他信任你。”
为患者检查口腔
南山举例说,西安有一个矿工的女儿,14岁,哮喘很严重。他给她做了一个确诊:是哮喘。发作起来还很厉害,像邓丽君一样。后来,钟南山就安慰她不要紧张。在广州治疗时,她发作过一次,这引起了医生的怀疑:“为什么我们这么用药,她还发作呢?”钟南山就让医生重点观察她。过了不到一个礼拜,她又发作了一次,以致所有的医生都很警惕了。后来用手机拍下来了,像录像一样的,给钟南山一看,根本不是哮喘发作,是什么呢?她常常不开心,自己觉得心里不痛快时就发作。这个实际上简单地说叫歇斯底里,也叫作癔病。这种病发作的时候,情况和哮喘完全不同。她是拼命地呼吸,然后就抽筋。终于搞清楚了,这是心理因素造成的。
病人一旦信任医生,就会把自己都交给医生,这个时候,治疗就容易得多。很多病人去了很多医院,都对大夫怀疑。他们回家后用药就用一点,用两下以后,效果不太好就不用了。实际上,有一些药是要坚持用才有效的,为什么不用了呢?因为不信任医生。所以,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对医生有信任感。这个信任感,来自医生真的为病人设身处地地着想,那样才能被病人信任。
大夫能够获得病人发自内心的信任,这个很重要,哪怕是一些绝症患者。比如肿瘤晚期的病人,“我和他谈话,找他的亮点,说经过这一阶段治疗,呼吸好一点了,说明还是能够改善的,给他一些鼓励。他觉得有希望,就不会再是完全绝望的心态”。钟南山说。
钟南山认为,医生的一个态度能够决定病人的病情。不是说医生见到病人要笑嘻嘻的,不需要这样。医生首先自己有这个理念就可以了,那么,他的言行自然就体现了出来;没有这个理念,装是装不出来的。
装出来的是不传神的,不传神的是不会有气氛的,病人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。实际上,这是一种动物的本能,比如小猫、小狗最敏感哪个人对它好。
作为一个医生,如果内心不虔诚,仿佛只是一个学生,光是学技术,对病人的态度就永远只是一张皮,永远只是微笑时露几个牙的事情。
有的时候,病人要从西安或者是别的地方来广州看病,钟南山就告诉病人不必跑这么远。他给病人介绍一个大夫,让病人在当地就医、开药。他说,医院这么做,收入是少了一点,但是要多为病人去考虑。有的时候,病人没有钱,医生要尽量为病人提供一个简单的治疗办法;还有更主要的,医生必须教会病人如何用药。
钟南山和患者之间融洽的气氛,好比朋友和亲人。也正因为如此,多年来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,甚至暴力伤医,实在令他痛心不已、遗憾不已。2003年非典期间,他在接受央视王志的面对面访谈时,充满感慨地大谈了一番医患关系问题。他举香港为例,市民每天向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敬献一只橙子,但是对比内地……非典时期,医务人员是白衣天使;非典一过,又都是白狼。钟南山当时滔滔不绝地讲述,泪流满面。但是,播出的那期《面对面》节目竟然把这些删掉了。
非典以后这些年来,有的患者对医生由纠纷发展到大打出手。
2013年10月的一个下午,钟南山正在出诊,助手递过来一封急信: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遭死亡病人家属群殴受伤。受伤的医生是一位科主任,曾是钟南山的学生。他被患者家属群殴的原因是:患者死了,家属要把患者遗体搬回家。院方不同意,理由是这样做违法。那封急信上说,这位医生被七八个人打得非常严重,出现了视力下降、轻度脑震荡、肋骨骨裂、脾脏包膜下出血、尿血等症状。当天下午,钟南山面对多家媒体,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义愤:这是暴力事件,是“是与非非常分明的”。
钟南山呼吁政府职能部门要以执法的方式,保护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。事隔不久,2013年12月,浙江省温岭市又发生了一起暴力袭医案,导致一所镇卫生院被打砸,多名医护人员被打伤。温岭市外宣办在12月17日证实,12月15日晚,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卫生院发生一起死者家属殴打医生案件,造成该卫生院3人受伤,其中1人入院治疗。温岭市方面通报称,事情发生在12月15日深夜。当天22时许,温岭市箬横镇横陈村村民陈某酒后身体不适,在朋友陪同下到箬横镇中心卫生院就诊。输液约10分钟后,陈某身体出现异常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
面对不断出现的暴力伤医事件,医务工作者开始大声疾呼“零容忍”。有报道称:2014年5月28日,甘肃省中医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。这是自5月14日以来短短半个月时间内,甘肃发生的第三起暴力伤医事件。医疗卫生行业要求依法惩处涉医犯罪、维护医疗秩序的呼声强烈。
2014年5月28日上午,甘肃省中医医院创伤骨一科门诊室一名接诊的男医生被打。当日11时许,一名女患者检查完之后,出门取药。其家属突然冲进门诊室,拿起凳子,对着正在给其他患者诊疗的这名医生猛砸,造成他头部、胳膊等多处受伤。其中,头部伤口长达6厘米,并出现严重脑震荡。
在2014年6月3日的湖南暴力伤医事件中,一名怀孕的女护士被打得流产。
……
2014年3月全国“两会”期间,钟南山“炮轰”医改5年没有明显突破,暴力伤医是医院体制问题。
暴力伤医与“看病贵”、“看病难”都集中在大医院。钟南山说,大医院检查多、处方多,因而看病贵;排队时间长、看病时间短,沟通少、交流少,医患关系难改善。中国医院协会的数据显示,73.3%的三级以上医院都发生过暴力伤医事件。以“暴力伤医”为关键词搜索,百度显示有740多万条的网页链接,是排在“雾霾”之后的第二大健康事件。
针对屡禁不止的暴力伤医案件,钟南山说,尽管医患矛盾是全球问题,但是“一个中国医生半天要看50个病人,有什么时间和病人交流?排队3小时、看病3分钟,没有沟通就容易产生矛盾。与其说是医生道德问题,不如说是医院体制问题”。当然,这其中也有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问题、医疗水平问题等。
临上会前,钟南山调研了广州所有的“三甲”医院,得出的结论是,医生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医院本身的经营收入,而非政府投入。“全世界的医生都是靠技术吃饭的,而中国的医生是靠卖药、用设备、开检查来生存的。”
钟南山指出:“这是典型的国有民营制的运作模式。政府只是给一些政策。医院为了保证运营,必须扩大收入来源。”他说,这些收入来源包括药品差价、诊治更多的常见病,甚至增加检查项目、开大处方等,从而造成了“看病难”、“看病贵”,引发医患矛盾。
体制是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,但另一个问题是,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投入过低。2013年2月初,“我对卫生部陈竺部长讲,我国每年的医疗支出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.5%,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其他所有的发展中国家,甚至连阿富汗、古巴的都比我们高”。钟南山说。
2014年,钟南山深情诉说着自己的心愿,他翘首以待医疗体制的改革。到那个时候,才可以还医务人员一个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环境,患者也才能真心真意地敬佩为他们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。已年近78岁的钟南山,言语之间,禁不住隐隐地哽咽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