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依
清晨醒来,鸟语声声唤来光明,世界如此真切,让人如同面对新生。它感召生灵,让生命真实地在自然的环境中延续能量。延续,来源于真实。追求真实,是人类对真理、公平、公正及审美的渴求。现实的真实,那些难以抉择的结论,时常绕一个弯儿,才到人的手中。因此,真实时常是熠熠生辉的,成为经典留存于世,供来者仰望。
真实是柔弱的,出自坚硬的弹壳;真实是稚嫩的,如同孩子的心声。一个父亲对儿子说:“爸爸今天带你去玩儿。”儿子问:“真的?假的?”这是事实存在。另一个父亲对他的儿子说:“爸爸今天带你去玩儿。”儿子欢呼:“噢——”这也是事实,儿子的欢呼像一道曙光,照进从昨天走来的现实。
他的真话,代表了民声,所以人民尊他为真话英雄、敢于直言的“大炮”。钟南山院士,一位研究呼吸疾病的科学家,不仅在医学领域有卓越的贡献,而且在中国,有千千万万的人会发出如此赞许的心声,因为他从来不会报喜不报忧,从来不怕忠言逆耳。他的真话,赢得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,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。一道开明与自由的新天地的帷幕,是如此栩栩动人地拉开。这一幕,让英雄不计牺牲,只欣慰于胜利。
他为什么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?因为假话之下,是无从安抚的良知;面对事实,是无数患者的性命攸关,是大是大非的抉择,是生与死的考验。一个血肉之躯,在危难关头,就是如此地扛起了千钧之重。每当瘟疫汹汹来袭,他一针见血的言论总能引起轩然大波。一个医生,居然拥有让某些权威部门相形见绌的公信力,这匪夷所思,就在昨天。在我采访所到之处,他的作为,就连赫赫威名的同行,也不禁叹服。
他的父母因为刚直不阿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受尽苦难,母亲被羞辱所逼投江自尽。他的父母是尊重科学、不说假话的楷模,其遭遇却未使他心有余悸,而是秉承了忠贞,且立志改造社会。所以,当罕见的非典疫情向人类袭来,他毅然决然,主动请缨,将个人的生死安危,置之度外。
今天政治的开明,如春风化雨,他的真话得以如此直接地穿透。
他大无畏的科学精神,体现了一位科学工作者的无私担当与重要贡献。一场非典让中国看到,科学,无论是怎样的奇迹,都惧怕被蒙上谎言的外衣,真理需要斗士。所以,2003年的非典即使过去再长的时间,他生动的传奇,只能在人们的心中放大。
本书,一部真实的记载,历历在目,哪一双丝毫也不颤抖的手,来翻那一页历史的沉重?尽管非典的噩梦,早已化作吉祥的彩虹。
当他急于查明非典病毒,却为何触及了“国家机密”?
当他连续工作38小时,体力不支病倒之后,为何一度面临回家养病的窘境?
大病初愈,他重返抗击非典一线。为了搞清疫情的原因,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,他为何非要冒着二次病倒的危险,仔细查看每一个病人的口腔?
在得到有力的第一手数据之后,他又是历经多少周折,顶着多大压力,勇敢质疑权威的声音,为非典病人的救治方案指明了方向?
为何“查看过每一个病人口腔”的结果,竟赢得国际医学权威的竖指赞叹?
被普遍关注的皮质激素使用,导致那么多非典病人股骨头坏死,这其中,与他究竟是怎么个缘由?
当疫情肆虐之时,医务人员纷纷感染病倒。他冒着天大危险,挺身请缨:“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!”这之后的情形又是如何?
当国际社会普遍指责中国瞒报非典疫情时,他不顾劳累,走访多个国家和地区,用有力的事实和依据,让国际社会了解到中国政府对抗疫情所做的努力。这,又何以是他自愿的行为?
德高望重的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,为何在危难之时表明对他的器重?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,为何让他陪同?
当2004年非典再次显露迹象,他追根溯源,果决建言捕杀果子狸,切断冠状病毒的传播之链。这其中,他又是顶着多少争议与艰难?
至此,这一生,他经历了多少鲜为人知的传奇!
当迷雾退去、误解消除,党和国家给予他高度评价。当康复的非典患者赞颂他大医济世,当震耳欲聋的凯旋如礼花绚烂,花瓣向他绽放——蓦然回首之际,他对一切,为何只给出一句这样的回答:“咳,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医生。”那般深沉的他,对自己的评价,为何竟如此简单?
有人说他是敢说真话的“大炮”,有人说他是为了标榜自己,更有人把他赞颂为真理的化身。
钟南山,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?
本书,只为传达真实。钟南山,讲真话的真人,却也曾有顽皮任性的童年;他是顶天立地、敢作敢为的英雄,却也有寻常之人的喜怒哀乐;他的声名已如日中天,但是,他永远向人民弯腰,为医学鞠躬尽瘁。对一个公众形象,如此长达十余年的高度聚焦,这是怎样的记载?必将青史留名。
阅读他,你从此有勇气告诉自己:这个世界是真的;你的心中,必然树起一座丰碑,这就是“南山精神”的感召。了解并走近他,你必汲取一种无私无畏的力量。这种力量使你再不必为人文价值关怀而迷惘,再不必忧心良知无从安放,也再不必恐惧备遭磨砺的成长。你会看见一粒种子的发端:一个调皮顽童,是怎样将死不服输的天性,释放到了体育竞技的运动场。他是如何听从了慈母的循循诱导?
他是如何渐渐形成在学业上力争上游的自尊与自信?伴随成长,又如何上升为对事业的执着探索,虽身经诸多磨难,却最终百折不回!
作为母亲,你必受到一位伟大母亲的启示:她的一次鼓励,是如何使他开悟,从此追求上进?运动场上不拿冠军不罢休的坚忍毅力,是怎样成就了他?你是老师,必得心灵的昭示;你的学生,也会如他一样,铭记你一番睿智的话语。
父母的医德,耳濡目染地悄悄感化着他。他在新中国嘹亮的歌声中成长,坦然面对一重重政治考验、一番番生活风雨。反右、“四清”、“文化大革命”……在批斗、挨冻、受饿甚至疾病的威胁面前,在危难、危险甚至恐惧面前,他是怎样地挺身在前,解危济困,大义凛然!
在山东支农,他的脚踝脓肿成一个大球,险些截肢;在河北山区下乡,深仞湍流险些夺走他的性命;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回到北京医学院,锅炉房熊熊的火舌,险些烤焦他这个锅炉工……
在20世纪70年代,他响应中央的号召,积极投身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,并逐步使一个慢支炎防治小组,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呼吸疾病防治机构——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。这期间,他曾经历多少风雨艰难?
80年代初,他谢绝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的挽留,毅然学成回国。之后这么多年,他为何从不动离国之念?!
他成为中央领导保健办的第一批专家,早在1982年就参加了为叶剑英元帅治疗的专家组。他在医技上是怎样不畏艰难、精益求精?1994年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,为他颁发了中央领导保健医生的证书;1996年,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他是如何地甘之如饴,倾心尽力!
非典之后,日常工作繁重,他却始终不曾远离一线病人。病人与医学研究是他的医学生命之源,他不想成为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“其实,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”——钟南山,为何被赞大医济世在人间?
是什么磨难,使他从一个遭人白眼的医生成为一言九鼎的医学权威?
多年以来,是什么让他身不由己,陷入是是非非的旋涡,却巍然屹立?
在钟南山真话的反衬下,那些假话虚与委蛇,其实是对现实、对今天民主氛围的误读。瘟疫并不可怕,因为真话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心灵上没有了方向。
今年78岁的钟南山院士,每天都要求自己精力充沛、充满活力,以完成高负荷的运转,出诊、查房、各种科研及会议。他今生最大的心愿,是在广州完成国际呼吸医学中心的创立。在这个追求悠闲、享受生活的时代,他却仍然以过来人的状态在拼搏。广州医科大学有他的雕塑,那是广东人民用自己的心声、用敬仰雕塑而成。
2010年,《钟南山传》曾引起极大反响。当2009年作家出版社编辑我的《钟南山传》手稿时,50多岁的编辑部主任说,他被钟南山的精神感动得三次落下眼泪。时逢中国工程院建院20周年之际,我倾力对原书进行再度创作,只为力荐此书。阅读钟南山坎坷多舛的人生传奇,会蓦然领悟,为何太阳照常升起,信念来自心底;为何人生要奋发有为,人的意志,何以坚不可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