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舍”与“弃”的不同
“执着过往型”的人有个口头禅——“太可惜了”。
这句话是表现人们珍惜事物的意思,不过很多时候却被当作免罪牌,用于回避处理杂物。
我们口头上常常把“舍弃”作为一个词来讲,其实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:
“舍”
“弃”
佛教用语中有“布施(将金钱或贵重物品捐赠给寺庙或贫苦人)”一词。其中的“施”就是“施舍”之意。也就是说,因为这些东西在我处不再起作用,而让它们在别处起作用。
这带有“二次循环”“再利用”的意思。从广义上来说,即便是那些被销毁的东西,只要遵守规则,处理得当,这些东西本身作为“物质”也只是形式上变化而已,依然属于再循环的范畴。
而再来看“弃”,即“废弃”的“弃”。
强牺 读牺。从意思上看,物品被不管不顾、置之不理。“非法丢弃”就是一个常用词汇。
这候 75zw . cO*m 章汜。你家里有这种被弃之不顾、置之不理的物件吗?这种毫无用处的废品一样的东西被随意地扔在角落,或是保留在箱柜里,本质上就像被人抛弃一样。它们和我们每天扔的垃圾和废物没多大区别,只不过一个在外面、一个在家里。
断舍离,不是要求人们随意地“弃”,而是把“舍”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。
“舍”即为“出”。
如果实践“舍”,确实会暂时出现大量的不得不处理掉的东西。在进行取舍时,我们应该挑选出有质量的东西,将物品压缩到能够建立和保持一定社会关系性的量即可,这样才能找回我们曾经失去的健康美丽的空间,才能从最本真的意义上珍惜事物、热爱生活,并不是随意地、不走心地囤东西、扔东西。实际上,后者才是“太可惜了”。
“舍弃”的作业,并不好受。
制大 75zw.Com 制枭。收拾东西时,有时内心会翻涌着怒气:“我居然买过这种东西!”
有时会后悔地掉着眼泪,决心“绝不会再买第二次”。
但是,生气归生气,生气之后要记得不能“弃”。为了重新找到自己和“物品”之间真正的联系,就必须一个一个地重新审视每个东西,在自省自审的基础上,进行物品的取舍。所谓的“舍”,其实就是直面内心。
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人与物,两者都是在某一个时点出现,又在某一个时点消失,区别不过时间的长短之分罢了。一个人与一件物品相遇是极为短暂的、微弱的缘分。只有尽力去珍惜爱护这种缘分,才是真正意义上对“太可惜了”这种感叹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