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第17章 过去的事

小心愿Ctrl+D 收藏本站

挂了电话,程云舒的心情很不好,见丈夫看着她的眼神里满是关切和担心,程云舒挤出一个笑,“我没事。”

徐望洲握住她的手,云舒打电话的时候他听到了一点声音,再加上云舒说的话,他大致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
宽厚的手掌温热有力,程云舒感到安心,神色缓和了许多。

徐望洲安慰她道:“别担心,明天我们再给妈打个电话问问情况,大姐同意离婚,就让她到江城来,我们给他找个工作。

如果大姐不想离婚,实在不行我们就回去一趟,樊建波在我面前一直和老实,看见我晾他也不敢再动手。”

徐望洲没再叫樊建波姐夫,在他看来,能和妻子动手的,根本不算是男人。

程云舒嘴角挂起一丝苦笑,“也只能这样了。”

在她妈说她是不是错了之后,程云舒就说让大姐离婚,要是担心离婚后的流言蜚语,就到江城来,她可以照顾大姐,被她妈一口否决了。

回去的路上,程云舒一直想着大姐的事。

徐知源忽然拉住她的手道:“妈妈,每年的压岁钱我都会存下来,如果惠玲姐姐和文杰弟弟来了,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,你让他们来我们家吧。”

听着儿子的话,程云舒心情好了不少,摸了摸儿子的头,船到桥头自然直,不管怎样,她都不会让樊建波把她姐欺负了去。

六八年的政策是城市子女只能留一个在家,其他的都要上山下乡,除非他们都有工作,才可以免去上山下乡。

那一年,大姐十七岁,二哥十六岁,她才十一岁。

当年她和二哥留在城里,只大姐一个下乡,她对大姐是有愧疚的,工作后她每个月的一半工资都会寄给大姐。

77年冬天,大姐带孩子回城过年,她闻见孩子有药味,追问之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
原来大姐和丈夫去田里干活,只有惠玲一个三岁的孩子在家,不知怎么的碰倒了暖水壶,整壶水浇在了孩子身上。

幸好那年的冬天特别冷,暖水壶里的水没有刚烧开时那么烫。但这也把孩子的大腿烫得起了泡。

她妈听后抱着大姐哭了一场,说要让她顶替爸的机械厂工作回城。

大姐没同意,说爸才四十八岁,还年富力壮,和人抬着机器上六楼气都不喘。又在机械厂做了一辈子,是厂里人人尊敬的老师傅,她顶爸的工作进厂,让他爸退下来在家带孩子,她做不到。

大姐从来就是这么个性子,永远先考虑别人,然后才会考虑自己。

程云舒决定让大姐顶她的工作回城,但她知道正常的劝说,大姐根本不会同意,直接先斩后奏。

日化厂不缺工人,但她做的会计工作坐在办公室,不少领导的孩子都想进去。她把会计工作换给了厂里一个领导的儿子,条件是不用经过本人,直接把大姐的名字弄到日化厂。

等大姐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,手续早就办完了。为这,程大姐还哭了一场,说她没工作就要下乡,拉着她要把名字换回去。

为了安大姐的心,不在预料之中的,她和徐望洲提前结了婚,这样没工作她也能待在城里。

直到后来,还没等到招工考试的消息,她怀孕后直接等到了高考的消息,第二年她考上大学,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她的大姐这才彻底放下心。

另一边,和小女儿打望电话的石玉英擦干眼泪,交了一块二的电话费,心疼了一下,这都可以买一斤半的肉了。

要按平时,她是不舍得打电话的,但今天她心中的苦闷实在压抑不住,且这苦闷无人可诉说,丈夫去南方交流学习,二儿子二儿媳妇也不合适。

这才深更半夜给小女儿打了电话。

收发室外,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门边,一见他妈出来,就把胳膊上挂着的外套披在她身上,“妈,夜晚风大气温低,披件衣服。”

石玉英沉默的披上衣服,母子俩回病房的路上,程海晏的脚步顿住,喉咙里有些干涩。

“妈,不是你的错,是我的错,我是个男人,当初应该是我下乡的,是我太混蛋,才让姐下乡受了这么多苦。”

他们的父亲是机械厂的高级工,一个月工资五十块,母亲在日化厂工作,一个月工资三十五块。

一般顶父母的工作进国营工厂,进厂后是从底层做起,工资一月只有二十四块。

如果他和大姐都顶爸妈的工作进厂,两个人的工资每个月加起来比以前足足少了三十多块,要养他们一家五口,还要给老家寄钱,经济状况会很窘迫。

更别提当时爸妈都不到四十,就这么退下来不工作……

爸妈最后的决定是一个孩子在城里,一个孩子下乡,最后大姐提出她下乡,他反对了还是没拗过大姐。

现在大姐生活一团糟,他的心里也是不好受的。

海晏果然听到了。

在发现他站在门外的时候,石玉英就怀疑他可能听到了她说的最后一句话。

当年在决定哪个孩子下乡时,大女儿素兰主动提出她要下乡,手心手背都是肉,哪个孩子她都是疼爱的,可在素兰的坚持下,她和老程还是同意了让她下乡。

不说工资的事,要是海晏和素兰都顶了她和老程的工作,那小女儿云舒高中毕业就要下乡。

那孩子身子最弱也最娇气,长得还不是一般漂亮,要让她小小年纪下乡,他们不敢也不舍得。

自从素兰下乡,石玉英每每想起她对这个家庭做出的牺牲,就又愧疚又心疼。

每个月都给她寄去不少钱票,并叮嘱她不要在乡下恋爱结婚,会找机会给她找工作让她回城。

海晏在日化厂上了两年班后,家具厂有招人的机会,他从小就跟着老家的堂伯堂叔学做了木匠活。读到高一,文化成绩还算过得去,最后他被录用了。

得知这个消息后,她去供销社花完了一个月的肉票,一家人好好吃了一顿,当天就打了电话给素兰,让她赶快回城,顶她弟弟以前的工作去日化厂。

没料到的是,那个时候素兰在乡下谈了个同样来自宜市的知青,就是樊建波,没同意回来,她是又气又怒,气得两个月没给她寄钱。

想到这些往事,石玉英的心里就不是滋味。

她拍了拍儿子的胳膊,“不是你的错,谁能料到你能考上家具厂,谁又能知道素兰那时候死活就是不肯回城呢。”

“算了,以前的事不说了,但是现在,”石玉英红了眼眶,“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你姐姐,不能让别人欺负了他去。”

程海晏红着眼眶语气坚定,“妈,你放心,等会我就去找樊建波,敢打我姐,我绝对不会轻易饶了他。”

第二天,天色刚亮程云舒就起床了,这个时间点徐望洲还和儿子在外面跑步。

吃过早饭,徐望洲去军营前让她安心上班,等下午他下班回来的和她一起打电话。

小学知识竞赛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,到了局里,收发室的老大爷说今天收到了很多封投稿,程云舒把信件用一个袋子装着拿回了办公室。

在分发下去看稿件的时候,高蓉把一封信放在她桌上,“云舒,江城少儿画报的信件,寄给你的。”

信封邹巴巴的,上面还有一些污渍,她一看寄信日期,一个星期前,那就是她去稿没多久。

江城少儿画报的地址和教育局都在省城,按理说信件三天内就该到,花了这么久的时间,这封信应该是出现了一些意外。

打开信件,上面写道:程同志,你的画稿已收到,画风清新自然,富有童趣,故事引人入胜,新奇有趣……

画稿会刊登在下一期江城儿童画报上,稿费已随信寄去,请尽快寄来下一期画稿。

上面的落款是何永浩编辑,在程云舒看过的画报里,这个名字在画报的编辑一栏是出现最多的。

程云舒倒出信封里的十六块钱,心道这稿费是真的高。

算下来每篇故事都是八元,这还只是开头。她画的都是长篇故事,这代表着最近这段时间她都会有固定的稿费可拿。

下班后,她先是去了邮局,在稿费的基础上加了二十块寄给她妈。这段时间大姐骨折要补身体,又带着两个孩子住娘家。

这四十块是她的心意,也是她的态度。

她想告诉她妈,就算大姐离婚,也不会过不下去,还有她这个妹妹在背后支持她,大不了来江城生活。

**

宜市第一人民医院,302病房。

程素兰坐在病床上,看着窗外的风景,医院草坪旁的小道上,有一对头发发白的夫妻。

他们看起来已经七八十岁了,老头手上提着一个袋子,里面装着的东西看形状像是水果,老太太伸手去拿,老头不让她拿。

两人因为这件事争执起来,老太太的身子健朗,抬高音量后二楼还能听见她的声音,“死老头,自己的身体还不清楚,水果拿了一路,气都快喘不过来了,还逞强,你咋这么能呢。”

那老头气道:“你这个老太婆,别看不起人,当年我在鬼子的眼皮底下背着你走了十里地,我比你的身体好多了。”

程素兰不由的走到窗户旁,推开有一条缝隙的窗户。现在,她不仅听清了这对老夫妻说的话,就连他们的神情她都能看清一二。

“以前是以前,你也不看看现在一天你还能不能走十里地。”

“你天天叨叨叨的,怎么这么多废话,还要不要去看孙女了。”

老太太闭了嘴,瞪老头一眼向前走了,见后面老头慢腾腾的,又停下来等他,两人相协着走远。

他们嘴里不会说漂亮话,就连关心对方的身体都像是在骂人,可在他们身上,程素兰看到了温馨。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